
創新浙能 | 白馬湖實驗室兩項案例入選一季度創新浙江典型案例
本網訊 近日,浙江省委科技委員會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創新浙江典型案例,白馬湖實驗室申報的《白馬湖實驗室“先研后股”模式助力前瞻性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和《浙江工業大學-白馬湖實驗室以產業第一導師機制激發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新動能》兩項案例入選,再次彰顯了實驗室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教科人一體化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白馬湖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進行電極材料成膜與軟包實驗。 白馬湖實驗室 提供
成立于2022年的白馬湖實驗室是浙江十大省實驗室之一,由浙能集團牽頭,聯合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共建。成立以來,白馬湖實驗室扎根創新浙江沃土,深度挖掘自身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創新舉措,探索形成了包括自主轉化孵化、專利授權許可、成果作價入股、示范驗證投資、科技先研后股在內的五種成果轉化路徑。推出的“先研后股”模式入選了浙江省2024年科技體制改革典型案例,由白馬湖兜底研發資金支持,高校學科資源協同聯動提供人才支撐,領建單位浙能集團發揮產業資源優勢、銜接上下游合作,通過源頭“淘金”、平臺“熟化”、利益“共享”三大機制,助力優質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有效破解前瞻性科技成果轉化難題。目前,已成建制地引進了“新型全固態儲能電池技術”團隊開展成果轉化,相關技術已實現小批量市場應用,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可復制的“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新范式。 △白馬湖實驗室全固態軟包電池樣品。
白馬湖實驗室全固態軟包電池樣品。 白馬湖實驗室 攝
與此同時,浙江工業大學與白馬湖實驗室通過共建科教融合學院,創新構建了“產業第一導師”機制。以“準入標準化、培養特色化、保障系統化”為特色,形成了“機制創新-模式重構-生態優化”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路徑。2024年以來,雙方共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等重大重點項目20余項,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入選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支撐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創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此次案例入選,充分體現了白馬湖實驗室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未來,白馬湖實驗室將繼續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深化“先研后股”模式應用范圍,推動更多前瞻性技術走向市場,構建更具示范性的創新生態體系,為加快建設創新浙江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