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風尚·在一線 | 平凡崗位上的奮斗者
十年前的初夏,浙能集團吸收式合并重組長廣集團。多年來,我們始終都能看到長廣奮斗者忙碌的身影,他們是時代的縮影,是匯聚成新征程中長廣集團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強大力量。
“小革新解決大問題”
深夜,長廣生物質電廠的檢修工作群“叮叮咚咚”響個不停,原來是群里傳來了生物質電廠2號機組并網的好消息。這次點火采用了新的點火方式——床上和床下點火結合,而這點火方式的來由與運行部主任陳大慶密不可分。
運行人員密切監視機組運行參數,確保機組各項工況正常。 邢均健 攝
原來,生物質循環流化床鍋爐有兩種點火方式,一種是循環流化床鍋爐床下點火,另一種是循環流化床鍋爐床上點火。所謂床上床下點火的結合,就是要有效縮短點火時長,控制好爐膛升溫升壓等關鍵指標。
陳大慶把新點火方式的想法告訴了當值的班員。起初有位班組安全員提出異議怕有安全隱患,鍋爐班長徐華新站出來說:“只要安全可控,就應該努力嘗試!”“好,那我們說干就干!”陳大慶拍板。
試驗點火開始后,床溫逐漸上升,約摸一小時,效果立竿見影。可不多久,床溫快速升高且超出范圍,緊接著又迅速降低,這一起一伏使大家的心也跟著坐了趟過山車。
初次試驗結果雖有不理想的地方,但在后來的一次重啟鍋爐中,按照上次積累的經驗和改進的方法,點火時長被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圍內,床上與床下點火的方式成功了。基于成功的嘗試,再提煉總結量化操作,今后將在各值進行推廣,技術成熟后形成規范并寫入運行規程。
“廠子就是咱工人的家”
長廣水泥分公司是2020年為安置長廣集團富余職工就業而成立的單位。這些年,全廠職工懷揣感恩之心,立足崗位、努力奉獻,用一個個拼搏實干的身影詮釋了“企業好,職工才能好”的真實寫照。長廣水泥分公司制成車間副主任張建文就是其中之一。
圖為工作中的張建文。 袁文革 攝
工作中的張建文,始終堅持把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放在首位,在生產現場走走瞧瞧,是他每天工作的“必修課”。要是碰上影響生產安全的人和事,他發現一個、整改一個。因此,常聽見工友說他是“一根筋,愛較勁”。可張建文毫不在乎,“寧愿聽罵聲,不愿聽哭聲”就是他對待安全生產工作的嚴謹態度。
為了更好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張建文自學水泥生產工藝,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的業務技能水平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近年來水泥市場疲軟,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設備完好率,是擺在車間面前一道攻關課題。張建文通過現場反復論證和查閱相關資料,大膽提出將原來振動篩進料工藝改為滾筒篩進料工藝的設想,來減輕勞動強度,避免安全隱患,并自己設計改進圖紙,使改進后的生產工藝流程更加穩定且安全可靠。
一天深夜,值班人員打來求助電話“磨機啟動后突然跳停,排查多處找不到故障原因”。他顧不上多想,穿起衣服就從家往廠里趕。到達廠里后,他便與同事們一頭扎進現場查找故障,工作到次日凌晨才徹底解決問題。由于搶修及時,有力保障了白班期間的設備生產安全。大家都夸他節骨眼上頂得住,他卻說:“廠子就是咱工人自己的家,企業好,咱們才能好?!?/p>
“不能給別人留下不專業的印象”
消防技術服務是近些年開始在社會上推廣興起的服務業。2018年,長廣集團為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把目光瞄向了消防技術服務領域,束和勇帶著使命來到了這個小組。
圖為束和勇(左)正在講解消防技術操作規范。 邢均健 攝
束和勇是浙能應急救援中心消防大隊消防技術服務小組的負責人。這項業務起初并不是一帆風順,為盡快帶領小組工作走向正軌,束和勇常常是白天連著晚上干,周末繼續來加班。在他和全體組員的努力下,實現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如今業務已成為了浙能救援繼消防、安保、培訓后的第四大產業支柱。
在一次火力發電廠的消防安全評估中,他和同事對一處檢查點產生了爭議。面對一處位于樓道拐角的被一只花架堵得嚴嚴實實的墻式消火栓,他們必須把這問題如實記錄在冊,且指出發現的問題的依據。在場都是擁有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的技術人員,對于各種消防理論熟練掌握,一時說不出依據。有人說要不算了,這種一眼就能看出的問題沒有依據也沒事。
可束和勇不這么想,他是消防員出身,他要從消防評估從業者和為業務方消防安全角度來考慮問題。他思慮了一會,鄭重地說:“如果沒有依據支撐,他們又怎會充分重視、教育整改。況且,一件小事才能彰顯出我們工作的嚴謹、細致與專業性。我們不能給別人留下不專業的印象!”他的話贏得了大家打心底的贊同。后來,束和勇在《消防法》中找到依據寫入了報告中。也正是因為束和勇嚴謹、專業和細致的態度和作風,業主方對他們此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揚。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在平凡崗位上續寫不平凡的故事,這群可敬可愛的奮斗者們用身體力行展現了新時代長廣人的責任與擔當。